公务员考试热点时评:违规高尔夫击中多少“漏洞”
公务员考试热点时评:违规高尔夫击中多少“漏洞”
无论从保障法治严肃的立场讲,还是从维护公共利益的角度看,高尔夫球场都不能“野蛮生长”
北京西南部永定河畔,有条“高尔夫走廊”,多家球场连片分布,最大占地约5000亩。北京只是一个缩影,截至2010年底,全国已有近600家高尔夫球场,但正规审批通过的仅有10家左右——而这,是在国家自2004年起不断对高尔夫球场建设下禁令的情况下发生的。
这么多高尔夫球场为何能如此野蛮生长?是谁给其颁发了“准生证”?
据记者调查,大量的高尔夫球场要么借体育公园、生态园和绿地项目建设之名通过了立项审批,要么采取“以租代征”的方式规避土地监管政策,获得土地使用权开工建设。换言之,高尔夫球场建设的无序,既是绕过审批程序的结果,也是相关土地项目界定不明晰的产物。如果对高尔夫球场建设有明确的界定,对其报批建设工程有清楚的范式要求,对土地租用有严格的监管,那么多高尔夫球场还能“另辟蹊径”、还敢“暗度陈仓”吗?从这个角度说,高尔夫球场的“准生证”,未必来自某一方,而是由于政策的针对性和效率性还不够高,造成“借生证”泛滥。这也提醒相关部门:只有政策制定的细节愈加完善,政策落实被绕道而行的空间才会越小。
当然,无论巧立什么名目,偷换什么概念,高尔夫球场作为占地面积大、外观明显的大型建设项目,建成之后是藏不住的。即使绕得过事先审批,也绕不过事后监管。可为什么就能如此明目张胆大建快上?无非两个原因:其一,违规成本太低,即使事后有监管、有处罚,也足可用收益对冲。其二,一些地方监管部门,对高尔夫球场青睐有加,认为对抬高土地价格、吸引外来投资、提升品位形象、繁荣地方经济等益处多多,因此对违规建设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给叫停球场建设和土地管理的一系列法规政策打了折扣。
其实,各国之所以对建设高尔夫球场设定许多限制、颁布一些禁令,原因在于:高尔夫球场不仅占地过大,建在农村远郊有可能侵吞基本农田,建在城中有可能瓜分公共绿地,而且作为高耗水项目,会消耗大量水资源,甚至改变区域内的生态水文状况。由于球场里植被结构单一,养护草坪需要大量使用各类化学用品,渗漏到土壤中还可能带来生态污染——这笔公共利益的账,长久利益的账,远比眼前看得见的那些利益,要大得多、重要得多。
以市场角度看,高尔夫球场的“繁荣”是需求推动的结果。但这种需求绝不能通过无序的、与公共利益的争夺而获得满足。无论从保障法治严肃的立场讲,还是从维护公共利益的角度说,高尔夫球场都不能只见“繁荣”不闻监管,让无序建设继续下去。以各种名义准备立项开工的球场,需要紧急叫停;已建成的,应予以盘点整治。既要通过政策追罚压住高尔夫球场的建设冲动,也要让产权不明确的球场,向公众开放。
需要看到,禁令之下仍在野蛮生长的高尔夫球场,挥杆击中的,绝不仅是生态与环境,更有政策的严肃与政府的公信。